人物
时段
朝代

禪宗部類
密教部類
律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大集部類
般若部類
本緣部類
尘而作障翳乎。如是则空心不动。
具足六波罗蜜。何者。若不见一尘。则无所取。
若无所取。亦无可与。是布 施义。
是大舍义。故
经云。无可与者。名曰布施。如是则悭施同伦。
取舍平等。不归宗镜。何以裁之。如一钵和
(第 0670a 页)
得梁皇信有因风雨活埋前代寺还将
功德报同人。

** 宝庆院募缘疏

缚三条篾住山时因道泰倾万斛廪惠 施义
出丰年
苟能施难施之财顿教黄金满世果若住无住之处
何妨我国晏然宝庆南公者缁田嘉穗法网逸鳞早
侍诸方曾 (第 0375a 页)
不虚度。了却平生三大事。一父
母。二师长。三檀护。鞠育恩深同雨露。先埽塔。次埽墓。
丰碑已得大文字。 施义
田。矜孤孺。纪纲再整酬知遇。
此是山僧三大事。试问诸人。大事还曾了也未。如未
了。火急参。火急悟。韶 (第 0344b 页)
不可得。

嚩字。一切法超越之义。言语道不可得。

啰字。一切法离尘义。了亦不可得。

娜字。一切法 施义。
毕竟不可得。

跛字。一切法胜义。性相不可得。

娜么二合字。一切法离我取执不可得。

吽字。一切诸 …… (第 0216a 页)
  出金刚顶瑜伽经说。

* 心中心真言

唵字(一切法流注义。无所得以为方便。觉不可得)

嚩字(一切法超越之义。言语道断不可得)

啰字(一切法离尘义。了亦不可得)

娜字(一切法 施义。
毕竟无所得)

跛字(一切法胜义。性相不可得)

娜么(二合)(一切法离我取孰义不可得)(第 0217a 页)
重异净 施义
同。故通列名。至于净法自从律
(谓真实净主各对本众。不得互为)。简异中净施有二。真实净者
物过主边 (第 0324a 页)
丘所既含二净展转又通故戒本中通叙
五众也。

又下虽举僧尼傍收下众故戒云为明五众
俱有犯相虽轻重异净 施义
同故通列名至于作法
各对本众。

就恼他意者律云令须臾间不乐则知巳发意之如
是也。

初二以律中覆粗 (第 0852c 页)
三学增长三德圆成尽未来际
称为教授师者雪堂其毋辞雪堂平生乐与名士
大夫交游不以死生患难为问至于恤贫好 施义
襟豁然皆非人所可及见于诸贤哲之诗之文者 (第 0547a 页)
名付嘱。

广博仙人会第四十九

流志译。
佛在恒河岸。无量比丘俱。广博仙人与
五百同行来见。问施及 施义。
施主施者。佛详答
之。并三十二种不净施。次明五大施。又五大施。
又五无上施。又九大施。次答中有识及明 (第 0877a 页)
善益分二。初正
明生善分二。初自行善。二普施下化他善。一
切即十界。大安乐即三德涅槃也。约五即明
施义
修十地者。即圆十住。地从所依得名。
又别地即圆住故。二我从下引已为證分二。
初證自行。二永与下證化他 (第 1003c 页)
实也常
充实故月者阙也有亏缺故故下疏云乘此如实相
生毗卢遮那大日之位言转授一切者你字本体是
娜字娜是 施义
女声呼之言乘此等者乘此怛夜字
如实之相则生大日之位等。

【疏】是瑜伽净月之义者谓即是真言行者修习瑜 …… (第 0609a 页)
而熟
或过此时处而熟如是变通皆应善知勿使差误故
曰瑜伽净月之义也。

【疏】即是空空之大空等者谓娜是 施义
上加空点即
空其施相今重言难字即空空之大空也。

【疏】如般若经初品等者谓遮那如来欲令彼上来一
切法 …… (第 0609a 页)
嚩曰啰(二合)此名金刚嚩字
是金刚义今加女声故名金刚三昧义也。

【疏】最后难字者此难字体是娜字正诠 施义
谓能开
甘露门普施一切上加大空点即是真实甘露味也。

【疏】驮是法界义等者梵音驮都此云法界此法界即 (第 0612b 页)
虑。般
若中有通达胜义般若、通达世俗般若、饶益有情般若。第四名义
者,梵语拉那,言于所施物能舍,是布 施义。
梵语尸罗,言烦恼热
恼能令清凉,是律仪义。如是由定名之门能忍瞋忿,故名忍辱。
于胜法加行,故名精进。 (第 0093a 页)
「 恋协亲齐倒」
#+END_VERSE


(君子习礼明者恋之至人 施义
时流亲之鄙邪倒之情协经藉之理契见贤思齐之道也)。】
#+BEGIN_VERSE
「 运类观吟苦」 (第 0765b 页)
取亦无可与是布 施义
是大舍义故经云无
可与者名曰布施如是则悭施同伦取舍平
等不归宗镜何以裁之。

问何不依自禅宗
蹑玄学 (第 0154a 页)

广博仙人会第四十九(一卷) 佛在恒河岸上,与无量比丘俱。广博仙人与五百同行来见,问云何为施,何者 施义,
及施主、施者、等义。佛详答之,并示三十二种不净之施。次明五大施,又五大施,又五无上施,又九大施等。次 (第 0807b 页)
食无苦时失梨崛自手行
水布种种食佛语阿难此诸比丘尽
不得于此閒食当诣阿耨达所时世
尊与失梨崛男女说法 施义
戒义十
善义生天义贪淫堕恶出家得道时
世尊复与说法苦习尽道失梨崛即
得道迹如纯白氎易染为色失梨崛
(第 0694a 页)
二乘。皆当作佛也。文云下即第九
卷。指法华持品中八千人也。故知法华涅槃
开会事等。悉号醍醐。但彼废此 施义
有小异
然由法华本怀已畅故。至今教遂般涅槃。夫
众下通示化意也。众生本具与佛无殊。日用
不知。乃沦生 (第 0035a 页)
味伺候机缘待涅槃时假纯陀等为发起之缘乃
说常辨性以此圆法施彼偏乘咸令入实也。

因纯陀下历示经文以明 施义
一明献供为施发起
因献供故施常因请住故谈真由谈真故劝问由如
来劝故迦叶乃问发三十四问故佛以一十六品随 (第 0313b 页)
后谓圆融之大即
圆融之妙今当后义也。

则无馀章者此由前答中以五行等对施他方若如
此者则一经始终唯是 施义
何故分五章之别耶。

前明下即第一疏初通示七科中第五通别释明五
章之义一一皆通终始也如明施云通论一言 (第 0344b 页)
违背。具足解释佛之知见。而于
正观。如火益薪。故云正行六度。
○六度中不举布
施者。为他解说。即是法 施义
巳兼也。五品中。前三
品是闻慧位。兼行六度。是思慧位。正行六度。是修
慧位。都是十信前耳。或云。初随 (第 0775a 页)
相违背具足解释佛之知见而
于正观如火益薪故云正行六度是为第五品。

六度中不举布施者为他解释即是法 施义
必兼
也五品中前三人是闻慧位兼行六度是思慧位
正行六度是脩慧位都是十信前耳或云初随喜
品是入信心位分 (第 0302b 页)